“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”,從高山出發,在高原前進,經千難萬阻,我們的“母親河”黃河,奔流到海不回頭,大河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,黃河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,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,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,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。傳承黃河文化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,助力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。
傳承黃河文化從認同開始。文化自信暗含著文化的高度認同,對某一種文化持高度的支持,毋庸置疑,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但是國內也對中國文化與現代的適用產生懷疑,所以對文化的認同就變得尤為重要。,對中國文化如此,對黃河文化亦是如此。從夏商周直到漢唐北宋,中華文化的頂級輝煌,中華文化所體現的世界文明的高度,就是以長安—洛陽—開封為東西軸線的中國大古都的“黃河時代”,中國核心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這里長達3000多年。中國的制度體系、科技文明、頂尖人才、民族融合在這條河流產生、壯大,比如漢字、四大發明、二十四節氣、絲綢等,這些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按照記錄都起源于黃河流域。中華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發展最根本的基礎,我們必須正視黃河文化在我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性,要從黃河文化符號的梳理中尋找歷史上促進民族融合發展的關鍵點、關鍵符號、關鍵要素,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
傳承黃河文化從保護著手。黃河文化的載體就是黃河本身,黃河遭到破壞無疑會讓文化受到傷害。如今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已經遠遠超過生態警戒線,致使黃河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,困擾著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地發展,所以首先要做好對黃河生態領域的保護,孕育新的文化。對于如今現存的黃河文化內容,更要做好其研究,目前我們正努力打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發展平臺,整合相關高校、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,成立黃河文化研究院及相關研究機構,支持黃河文化研究會隊伍建設,對黃河文化的內涵、框架、理念等進行深度研究;其次黃河流經的領域不是一地,應該對黃河進行系統保護,各省聯合起來加強合作,目前已經建成“黃河文化保護委員會”,將黃河文化遺產保護起來為, 黃河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。
中華子女自稱“炎黃子孫”,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,我們都為是一名中華兒女而自豪,黃河已成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符號。當然,黃河之水要奔騰不息,黃河文化的血脈也要永久延續。必須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,講好“黃河故事”,延續歷史文脈,深度挖掘,高度呈現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申論備考頻道)
掃碼系統刷題,參加每周??即筚?/p>
下載安裝后,點擊“刷題”按鈕即可暢享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4-21
04-21
04-21
04-20
04-19
04-18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