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綠水逶迤去,青山相向開”,到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再到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”……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,始終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。構建美麗城市,不僅要刻印在腦,更要落實于行動、升華為信條。近年來各地紛紛采取一系列措施,探尋環境治理的可行之道,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。實踐證明,加強環境治理,最能讓“天藍、水清、草綠”的美麗家園,重回人們生活。
共建美麗家園,我們應該秉持“依法治理”原則。“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、最嚴密的法治,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。”正如北京,面對經濟發展遺留下的環境難題,出臺嚴格的保護規定及治理方案,運用科技手段治理空氣污染;堅持因地制宜、科學施策、飛線入地、明確責任,整潔胡同、背街小巷,讓胡同老街恢復古都風貌,還居民一個整潔、有序的北京,值得稱贊。事實說明,對于生態文明建設,必須堅持科學治理。因此,要筑牢法治保障,明確部門職責,不斷優化升級整治方案,構筑生態文明基礎。
共建美麗家園,我們應該貫徹“綠色發展”理念。“天道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順應自然、尊重自然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。城市建設過程中,重點抓好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,大力推進城市綠色產業發展,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,是對生態環境最根本、最有效、最持久的保護。S市近年來開始開展的垃圾分類工作,既是政府綠色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,也需百姓不斷提高思想認識,積極踐行。所以,要在綠色低碳循環的道路上推動理念升級,美化城市生態環境。
共建美麗家園,我們應該堅持“合作共贏”精神。從古至今,團結合作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。從京津冀區域合作,治理大氣污染問題;到七省市區合作,通過生態補償等機制共同治理污染;再到“一帶一路”偉大倡議,提出“共建、共商、共享”,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……這些無不證明,生態文明建設,和則共贏、分則俱損。因此,共建美麗家園,不僅需要加強政府與社會的合作,也需要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共贏,才能創造美好未來。
“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,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。”良好的生態環境來之不易,是多年來政府、社會、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。當前,生態文明建設日益推向深入,在此過程中,必須堅持科學治理精神、綠色發展理念、合作共贏原則,為“美麗中國”的建設寫下最生動的注腳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申論備考頻道)
掃碼系統刷題,參加每周??即筚?/p>
下載安裝后,點擊“刷題”按鈕即可暢享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4-22
04-22
04-22
04-21
04-21
04-21
04-22
04-22
04-22
04-22
04-22
04-22
04-22
04-22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0
04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