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說到行測選詞填空的備考,想必大多數考生還是會覺得腦袋有點大。以至于有“選詞靠玄學”的說法在公考江湖上流傳。今天,中公教育將和大家分享一種解決我們選詞填空備考的方法——語境分析,來幫助大家破解“選詞靠玄學”的困惑!
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道例題:
在哲學史上,關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含義及其關系的各種理解和闡釋,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學派,但________的根本以及劃分的標準則集中在對普遍性概念的理解上:對普遍性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不同回答,展示了唯物和唯心的兩軍對壘;普遍性是指抽象單一的共同性還是包含特殊性在內的多樣性統一,對此看法不同,則暴露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________。
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:
A.矛盾 差異 B.討論 分化
C.爭議 內涵 D.分歧 界限
【中公解析】D。第一空體現的是根本的特點,根據空缺處冒號之后的“對普遍性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不同回答”,可見空缺處應該表達的是不同回答的含義。A項“矛盾”側重于事物對立面之間互相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系,B項“討論”側重于表明見解或論證,C項“爭議”側重于爭辯議論,均不能表達空義。D項“分歧”側重于(思想、意見、記載等)不一致,能夠表達出不同回答的含義,保留。第二空應該體現的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關系,根據“對普遍性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不同回答,展示了唯物和唯心的兩軍對壘;……對此看法不同,則暴露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”,可知分號前后的含義相近,所以空缺處也應該表達的是兩軍對壘的含義。兩軍對壘側重于彼此對立區別明顯。D項“界限”側重于不同事物的分界,能夠體現出彼此對立區別明顯的含義,保留。“差異”側重于不同;“分化”側重于由同而變異,由完整而分裂的過程;“內涵”側重于內在的涵養,均不能表達空義,故答案選D。
通過以上的解析,我們會發現空缺處的含義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提示內容的,而原文的提示內容正是我們要分析的語境,即通過題目中空缺處前后的標點、表示并列的句式等來鎖定空義的原文提示信息,從而概括出空缺處應該表達的含義。
可見,選詞填空并不是“玄學”,而是真的有方法可依,在此中公教育希望廣大考生都能熟練地應用這種語境分析的方法,更好地來解決選詞填空題目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,了解行測知識)
掃碼系統刷題,參加每周??即筚?/p>
下載安裝后,點擊“刷題”按鈕即可暢享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4-20
04-19
04-18
04-15
04-14
04-13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1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
04-20